在芷兰中学的晨曦与暮色之中,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2021级的15名实习生以晨读为起点,以晚修为延伸,在批改作业中沉淀思考,于虚心求教中传承师道,为这座老校的英语教育注入青春动能。
早读的守望者:秩序与灵感的交响现场
早上7:40,常德芷兰中学走廊此起彼伏的英语音浪。此时,实习老师已站上讲台,手持蓝色单词本进行领读。逐行领读时,在眼神交汇中捕捉学习动态,耳畔倾听里捕捉声音顽疾。实习老师李湘怡——在实习日志中写道:“以前觉得晨读是倒计时,现在发现,它是成长的回声壁。”在这座书声朗朗的校园里,教育的晨光永不落幕。

图1 实习老师在带领早读
笔尖温度:作业批改中的双向对话
在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教育实习中,备课与作业批改成为实习生体悟教育使命的双重路径。我们伏案细读学生习作时,不仅用红笔标注语法和词汇疏漏,更在旁批中融入个性化指导。实习老师曾雯洁用纸条与学生进行对话,“小曾老师的小纸条像英语世界的萤火虫,每次翻开作业本都有惊喜。”这张不足巴掌大的纸片,正悄然织就跨越师生心墙的蛛丝桥。

图2 实习老师曾雯洁留给学生的小字条

图3 实习老师在批改作业

图4 实习老师何娟娟在批改作业
青蓝共进:在对话中成长的教育信仰
在指导教师办公室,指导教师们会逐份审阅批改痕迹,及时和实习生们沟通关于“过度纠错”或“反馈笼统”的问题,示范如何通过细节点评激发学生自主反思。实习生们将作业中的共性疏漏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,反向优化了备课重点。这种“批改-反馈-迭代”的闭环。外国语学院的实习老师以赤诚叩问传承,用谦逊承接薪火,在无数次深度交流与讨论中将芷兰中学“滋芷育兰,砥柱中华”的校训化作教育生命的共同成长。

图5 实习老师向指导老师请教问题
自习守护:在安静中听见成长
当教学楼褪去白日的喧嚣,实习老师仍在灯火通明的教室里默默耕耘。我们以晚自习为镜,映出师范生“守土有责”的初心,在自习课的星河里守护成长,在寂静中编制经纬,在角落处点亮星灯,在实习的三个月的夜里,书写教育的另一种可能。

图6 实习老师张媛媛在守晚自习
开学初,芷兰中学龙校长送给了我们实习队“三个读懂”:读懂新时代学生需要真诚的凝视而非炫技的创新;读懂教育是细水长流的浸润;更读懂芷兰“朴实处见实力”的治学传统。至此,真正做到了读懂时代的年轻人;读懂教育的文理人;读懂芷兰的实习人。
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学生在芷兰中学的实习,生动演绎了“师范”二字的深意——既有“师”的严谨传承,又有“范”的躬身垂范。当他们在晨光暮色中与教育坦诚相见,教育的火炬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。(一审:周红茹;二审:范丽娜;三审:陈晚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