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学生在明城墙与外国游客交流中国文化

学生向外国友人讲解中国历史

学生和指导老师合影
为激发创新活力,提升语言实践能力,4月7日至12日,外国语学院2023级英语、商英专业与2022级日语班学生远赴洛阳、西安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。行程中,同学们不仅深入体验了中华历史文化,还积极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,展现了外院学子的自信与活力。
语言实践:与外国友人畅聊中国文化
在龙门石窟、明城墙等文化景点,同学们主动为外国游客担任“临时导游”,用流利的英文介绍石窟的历史背景,分享西安的唐文化特色。“一位外国游客对我们的讲解非常感兴趣,还询问了洛阳牡丹节的详情。”英语23102班马婧表示,“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体会到‘用语言传递文化’的成就感。”
在回民街和大唐不夜城,同学们分组调研,采访了多位外国游客对中国特色小吃的看法。日语22101班的李谱珍说:“我们用日语询问一位日本游客对肉夹馍的评价,他称赞‘美味しい(好吃)’,还和我们聊起了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。”这些互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口语水平,也增强了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。
文化探索:从历史中汲取创新灵感
行程中,同学们参观了洛阳博物馆、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、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历史地标,并结合专业特色,思考如何向国际社会推广中国文化。英语和商英班学生围绕“如何用英文讲好兵马俑故事”展开讨论;日语班学生则将西安的古建筑与日本京都进行对比研究,为今后的文化交流活动积累素材。
师生感言:实践让语言学习“活”起来
带队教师表示:“这次活动打破了课堂的边界,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远超预期。与外国游客的交流让他们意识到,语言不仅是工具,更是连接世界的桥梁。”商英23101班的赵丹感慨道:“书本上的句型变成了真实的对话,这种体验太珍贵了!”日语班的张亮学海也表示:“和日本游客聊天后,我发现自己的听力进步了,更坚定了学好日语的决心。”
未来展望:推动更多跨文化实践
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设计更多结合专业特色的实践项目,鼓励学生走出校园,在真实场景中提升语言应用能力,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。
此次以洛阳、西安为基地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,让外院学子用语言架起了友谊之桥,用脚步丈量了文化厚度,真正实现了“知行合一”。(一审:宁博;二审:范丽娜;三审:陈晚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