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提升语言能力——探访城头山、林伯渠故居与丁玲故居

作者: 时间:2025-04-16 点击数:

2400A

师生在城头山古城遗址合影留念

FA8E

10CC0

参观林伯渠故居

3828E

参观丁玲故居

为提升学生英语口语实践能力,深化对本土文化的理解,415日,我校英语、商英23级和日语22160多名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,前往澧县城头山遗址、临澧县林伯渠故居及丁玲故居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。尽管气温高达30摄氏度,烈日炎炎,但师生们热情不减,在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的交融中完成了一场生动的语言实践课。

第一站:城头山遗址——穿越六千年的对话

上午9时多,师生们抵达被誉为中国最早城市的澧县城头山遗址。这里是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古城遗址之一,距今约6000年。学生们以英语分组讨论遗址的考古价值,并尝试用英文向游客(由同学扮演)介绍稻田遗迹、祭祀区等标志性景观。如何用英语准确表达夯土城墙’‘新石器时代,这比课本练习更有挑战性!一名学生感慨道。带队老师郭炜峰表示,此类实践能帮助学生积累专业术语,增强文化输出的自信。

第二站:林伯渠故居——红色历史的双语诠释

午后,队伍转赴临澧县修梅镇,参观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的故居。在青砖灰瓦的院落中,学生们以英文朗诵林伯渠的诗作,并分组模拟“红色导游”,用英语讲述其革命事迹。酷暑下,师生们汗流浃背,却仍专注聆听马菡谦老师、杨梦老师对“统一战线”“延安精神”等概念的英文解析。“我们不仅要会说‘apple’,更要能讲好‘revolution’”,学生笑称。

第三站:丁玲故居——文学与语言的碰撞

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常德市丁玲故居。面对这位现代文学巨匠的生前手稿与生活场景,学生们说,返校后可以尝试用英语表演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的经典片段,并围绕“女性文学”主题展开讨论。带队老师周红茹老师强调:“用外语阐释中国作家,是跨文化能力的重要体现。”

实践育人:语言与文化的双重收获

此次活动将语言训练融入本土文化场景,实现了“知识”向“能力”的转化。未来,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拓展实践路径,助力学生成为兼具国际视野与文化底蕴的外语人才。(一审:周红茹;二审:范丽娜;三审:陈晚清)


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  地址: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3150号
电话:0736-7186081  邮编:415000